日****承载量8万人,瞬时****承载量1.5万人。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景区 < 能仁寺·妙通塔

    一、简介
    能仁寺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涟城镇中山路西首,距周恩来纪念馆北约30公里,南濒碧波荡漾的古黄河,东依风光旖旎的涟漪湖,西临通贯南北的宁连高速公路,昔日誉为“涟水八大景点”之一。能仁寺始称“文殊院”,后改“承天寺”(又名“承天院”),宋仁宗时易名为“能仁教寺”,简称“能仁寺”,此名一直沿用至今。该寺始建于唐初,距今至少有1400年历史;寺内妙通塔,始建于公元1023年,至今已有980多年历史。与月塔并称"姐妹塔",内供妙通法师舍利子、金棺等物,历经元、明、清三朝,1948年毁于国内战争,2001年9月重建,塔身八角形,塔高68.88米,地上7层,地下1层地宫,总建筑面积1719平方米。
    二、历史沿革
    妙通塔建于宋仁宗天圣元年(1O23年)。
    康熙本《安东县志》(涟水古称安东)记载:“能仁教寺,宋天圣元年敕建,旧名承天寺,即娄道者征道之所。祥符间赐额能仁寺,塔曰妙通,藏道者舍利”。雍正本《安东县志》记载:“妙通塔,在能仁寺,宋仁宗敕建。卧佛藏舍利处,传为鲁班所建。浮屠七级,皆砖石砌成,内中并无寸木支柱。顶上望黄河如线,问放光明,照耀数十里,远近男妇皆见之,真法林之胜迹也”。
    古涟水县志上的廖廖数语给妙通塔蒙上了神秘的色彩,也留下了诸多疑问。
    “敕(Chi)建”,即奉帝王命令修建。 卧佛是谁?宋仁宗为何
    登基伊始即为其修建宝塔?妙通塔果真为鲁班所建吗?宝塔缘何间放光明

    三、民间传说
    涟水民间的一个神奇故事
    传说宋真宗赵恒,年过四十方得一子,即后来的宋仁宗赵桢。皇太子降生后日夜啼哭不休,请来许多名医都束手无策。无奈之下的宋真宗,向全国贴出榜文,悬赏能人为太子医病。当时涟水承天寺内有个道行很高的当地称为卧佛的和尚娄守坚,闻知揭榜,赶到京城,进了皇宫,接过太子,举手对其屁股便打,口中并念念有词道:“莫叫莫叫,只怪一笑;莫哭莫哭,文曲武曲。”约莫打到四十下时,真宗及皇后看不过,上前拦住,卧佛长叹一声:“在位四十年已矣!”意即仁宗有文曲包拯、武曲狄青辅弼,打一巴掌在皇位一年,后果如卧佛所言。仁宗即位时,卧佛早已仙逝。常听母后讲起这段神奇经历的宋仁宗,为表达对卧佛的纪念之情,即位之初便赐额改承天寺为能仁寺,并敕建妙通塔于能仁教寺,以悼卧佛之奇能、之神妙,故妙通塔又称能仁宝塔。传说虽已无从查考,但妙通塔建于天圣元年,并确为宋仁宗御旨敕建,这已被后来开肩的妙通塔地宫内“敕赐承天院造塔记”所证实,此为后话。
    妙通塔是否为鲁班亲手建造,又是一个谜。据涟城的老人回忆:塔7层,高十余丈,全部为砖石砌成,不见一根木头。 下一层,朝北有门,入塔可拾青石级至第四层。底四层外壁与塔心约有1米宽的距离,塔心呈方柱形,每层间都用砖石砌成如楼板一样的间隔,且每层均留有不同l方向的门。第四层向上呈外实中空状,内无石阶。要登上第五层,须在第四层放梯通第五层洞口方可。自第五层至塔顶,须从塔外不足二尺宽的螺旋小经,扶塔摩胸而上(第六层有门可入塔内)。塔顶为一二米左右直径的圆平面,巾置与家用八仙桌一般大小与高矮、表面厚约2 0厘米的平滑白矾石,上有一花鼓式样、高度约60厘米左右的风母铜顶,“间放光明,照耀数十里”即为此物,后为侵占涟城日军所掠。塔顶东南角有一2尺长的瓦刀柄,虽可晃动,但取之不得,相传就是鲁班建好此塔后留下的遗物。但鲁班为春秋时人,为鲁班所造显然不可能。据业内人士分析,“瓦刀柄”其实是宝塔的避雷之物。但妙通塔建造确有其别具匠心之处,不仅在于其内部结构之精巧,还在于人能够登上塔顶,这是它区别于一般古塔的奇特之处,为全国罕见。
    中柱涟城半壁天,晓昏青锁万家烟。至今,我们仍能从古人的诗句中领略妙通塔的神美——
    “穴卒堵波成插紫烟,梵王宫殿接诸天。江河海水杯中泻,明月灯光斗际悬。”,嵇纲写其高耸的气度;
    “塔高高处却无天,塔上登临羽化仙。织女机声当槛外,月娥桂影荫窗前。”,袁清写其神异之静谧;
    “古塔巍峨峙海陬,深藏舍利宝千秋。试登绝顶凭高望,一线黄河傍寺流。”,张鸿儒将其巍峨与玄秘融入一体;
    七级浮屠万古崇。应该说,妙通塔自古以来不仅是苏北这块古老大地的胜景之一,也更是涟水的骄傲和象征。

    粟裕与张灵甫“斗法”——古塔再续神话
    涟水县地处苏北腹地,位于淮阴(今淮安)、淮安(今淮安区)东北约3 O公里,“东临渤海,西带沭河,三涟绕北,长淮襟前”,原为淮河入海口,地理位置重要,“直非淮扬之襟喉,亦是齐鲁之门户”,故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
    1946年,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军队疯狂地进犯苏皖解放区。继9月攻占两淮后,又以全部美械装备的整编第74师全部和整编第28师之一部共4个旅3万余人的兵力,向苏北战略要地涟水县城猛扑,妄图一举占领涟水,切断我华中和山东两大解放区的联系,消灭我华中野战军主力。敌进攻涟城原计划由28师主攻,74师一个团配合,但骄横跋扈的74师师长张灵甫挟攻克两淮之傲气,主动向蒋介石请缨,要求单独进攻涟水,因而改由张灵甫指挥。张洋洋得意地宣布:“l0月份打下涟水,再回南京休息。”
    为扭转两淮失守后被动态势,打击敌军的嚣张气焰,华中野战军根据中央军委“先打中央军”和“打一仗必须打胜”的指示,在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兼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的亲自指挥下,集中了28个团约4万人的兵力,奋起保卫涟城、保卫涟水。
    一方是国民党首府南京卫戍部队,被誉为“**军”、“御林军”和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7 4师。一方是在抗日战争中东奔西突大江南北而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新四军华中野战军。
    秋夜茫茫。古老的涟水城静静的,城里城外的瓦房和竹篱茅舍,也静静的。城西南角上的妙通塔,也是静静的,但是巍然屹立在瑟瑟的寒风里。
    经过苏中七战七捷的战士们,静静地用鹰一样锐利的眼睛严峻地注视着古黄河的长长大堤。
    l9口凌晨,炮声响了。一场闻名中外的历史性大决战——涟水保卫战就此拉开了序幕。
    “l0架、20架以至3O架一批一批的飞机,从黎明到黄昏,不停地在涟水城和它的四剧上空盘旋、轰鸣….房屋、树木、花草,大地上的一切, 都在发着颤抖。”
    曾亲历涟水保卫战的涟水籍军旅作家吴强在他的著名长篇小说《红日》开头描写了战争的场面。
    在强大炮火和坦克车掩护下,敌人的步兵来了,他们向着我军阵地发起冲锋。
    “嘭!嘭!彭!”
    “哒哒哒哒……”
    新四军的大炮、机关枪、步枪、汤姆枪怒吼了!发出了开锅粥似的声响,朝着敌人猛烈开火。
    在向前奔跑中,一批批敌人应着枪声,纷纷倒下。倒在大路上,倒在古黄河两岸的长堤上,倒在芦苇滩上….
    一次进攻被粉碎,再进攻,再冲锋。再进攻,再冲锋,又再被粉碎。又一批一批的官兵们在长堤上,在大路上,在芦苇滩上纷纷倒下,找到了他们的坟墓……
    从10月l9日至11月1日,战斗持续了1 4昼夜。华中野战军第6师和第1师,第9、第lO、第l1纵队,从中原胜利突围来到的皮定钧旅,密切配合,在涟水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下,经过浴血奋战,共歼灭敌整编7 4师等部9OOO余人,取得了涟水保卫战的重大胜利。 在“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的悲壮战斗中,1l纵15团、l3团在全城制高点——妙通塔上先后架设的数挺轻重机枪,面对古黄河边的大片开阔地,给正面进攻的七十四师以重大的杀伤,并在地面部队配合下,击落击伤美制蒋机B29轰炸机各1架,为取得涟水保卫战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对此,张灵甫恨得咬牙切齿,怪罪妙通塔助了粟裕的一臂之力,并在一次军事会议上,发狠用1O00发榴弹炮弹炸毁这个让他吃败仗的可恶宝塔。张灵甫的话传到军中,加点“油”添点“醋”,于是妙通塔神仙显灵,保佑了粟裕和新四军的又一现代神话便不胫而走,妙通塔因此名噪一时。

    然而,古塔神话并未就此打住——
    不甘心在涟水城下惨败的蒋介石,又拟定了“结束苏北战争”的作战计划,于12月初集中28个旅的兵力,分成4个集团向我淮海、盐阜、鲁南地区大举进攻,企图先占领华中,然后集中主力与我在鲁南地区决战。
    战争阴云又一次笼罩了涟水城。
    那一年12月3日,大雪纷飞,包括广西军第七军在内的敌整编第74师全部、整编第二十八师一一部共4万余人再次进攻涟水城。
    炮火比前一次更加猛烈,战斗更激烈。
    “炮弹象水泼一样的倾注而来,飞机投下的炸弹,如同倾盆大雨;轻重机枪、步枪子弹,在黑夜里,在晴空里,飞蝗般地漫天咆哮奔驰…--”
    我军指挥员、战斗员们英勇顽强地抗击着。
    “在古黄河大堤上,在涟水城郊,在城门口,在战壕前,他们同敌人面对面、枪对枪、刀对刀,肉搏扭打,他们不畏强敌,不怕流血牺牲,接连地战斗了七昼七夜。”
    其实对于第二次涟水保卫战,我军的战略方针已转变为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而不在于一城一地的得失。在东线盐城以南我军又取得歼灭由东台北犯之敌500O余人的胜利之后,我参战部队主动撤出了涟水城,放弃了一座空城,借以诱敌深入,寻机再战。占领涟水城后的张灵甫,抑或是出于对妙通塔神灵的畏惧,抑或是希望神灵保佑他打胜仗,并没有兑现炸毁古塔的誓言,而足用高大雄伟的妙通塔做背景,照了一张趾高气扬的戎装像。令张灵甫始料不及的是,仅仅5个月后,他和他的整编74师竞被陈、粟二将全歼于山东的孟良崮。事后人们说,这是神灵在惩罚张灵甫,他千不该万不该说那句用1O00发榴弹炮弹炸毁妙通塔这句话。其实,神灵是不存在的,不过是正义战胜了邪恶而已,这正应验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那句古语。
    然而,巍然屹立了925年的妙通塔,却始终没能摆脱战争的威胁,在l948年7月7日我军收复涟城的战斗中毁于一旦。

    开启地宫惊现金棺银椁——唤醒千年卧佛
    妙通塔毁于战火后,只留下很矮的塔基,并被深爱它的涟水人民掩埋地下。
    “西归卧佛何时醒,白丈浮图斗气连”,这是明代诗人王肩运吟咏“卧佛”的诗句。1998年5月2O曰,涟水县有关部门发现了妙通塔原址。6月l5日,在清理塔基时发现残存塔基lF有一面南拱门并流出清水,并据此判断可能有地宫。6月l8日上午8时,在做好一切防范措施及准备工作后,两位专程赶来的南京文物专家亲临现场,在接连打开四道拱门后,发现确有地宫。地宫为方室,全部砖砌,高 2.05米,南北、 东西均长1.35米。四角设圆形倚柱,柱上置砖砌平盘头,并沿45度线向内华拱出三跳,第三跳头用条砖砌成方井,上嵌莲花铜镜,其直径25厘米,铸有“千秋万岁”四个字,其中“万”字竟为简化体“万”字。地宫顶部是圆井,嵌有铜镜,下部为方形,意为“天圆地方”。宫内北部被砖砌成东西向长方形石墩,墩高1.2米, 墩中间有局部露出为单层须弥座,石制,并有分间兼柱,中间束腰刻有并列球纹三环。墩上放置石椁,椁高约28公分,长约60公分,宽约3O公分。石椁外部上刻有精致的花纹图案,据专家鉴定,分别为《高僧说法图》、《涅槃图》、《忍冬图》等。
    尤令人惊喜的是,打开石椁,发现带架银椁一个。打开银椁,宝物琳琅满目:一个刻有“证因大师所收舍利一瓶之内”字样的青白瓷小瓶,另有棱形彩色玻璃瓶、金凤钗、玛瑙各一个,水晶3块,24种4O个版本的铜钱140O余枚。打丌长约28厘米、宽约10厘米、高约l3厘米的银椁,竟又现金棺一个,长l7厘米、宽7厘米、高l O厘米,棺里有佛牙、舍利,一个合金圆形骨灰盒,盒里放有高僧骨灰。在地宫东侧靠墙还发现了造塔记碑,高8O厘米、宽30厘米、厚6厘米,碑上刻有清晰可辩的碑文:喜心 “敕赐承天院造塔记皇宋治平四年,岁次丁未甲辰辛亥日,安葬祖师证因大师娄道者砖塔内:佛牙舍利,具录宋朝宣赐,金字牌院额事件等。一奉两朝,圣恩宣诏证因大师入内供养。一奉太宗皇帝,淳化三年正月内宣赐:御制御书偈子一首,御制秘藏诠三十卷,御制逍遥咏一十一卷;次遇真宗皇帝景德四年十一月内宣赐:御制御书偈子二首。并在本院收管,永为纪录。
    由此来看,“卧佛”娄守坚是否为太子治过病尚是待解之谜,但妙通塔确是宋帝为纪念证因大师而建的,千古传说得以印证。

    四、妙通塔重建
    涟水人民之于妙通塔的感情,就像陈年老酒,贮存的愈久,愈能发出诱人的芳香。除了卧佛为皇太子治病的传奇故事外,有关妙通塔还有很多诸如妙通塔压懒龙治大水、卧佛显灵掘井退倭寇、张邋遢大麦糠搓草绳拉宝塔、姑嫂建塔等等美丽的民间传说。这些故事和传说代代相传,即使是妙通塔如风而逝,人们在茶余饭后仍如数家珍地说它的奇、夸它的美。就是海外游子归来,也不忘到妙通塔旧址去看一看、走一走,排解浓浓的乡情。妙通塔犹如一把锁,锁住涟水子民对家乡的眷恋。
    也正是因为如此,妙通塔重建的消息一经发出,便一呼百应——
    1998年,涟水县委、涟水县人民政府决定成市妙通塔、能仁寺复建工作领导小组,将重建妙通塔提上议事日程。之后仅仅3个月时间,就收到包括海外的各界捐款200余万元。不难看出,重建妙通塔是涟水人民共同心愿,真可谓众望所归!
    五、出土文物
    江苏淮安市涟水妙通塔地宫出土文物
    经淮安市文物管理部门专家评审,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妙通塔地宫出土的三件文物凤首、龙身、金簪被审定为国家三级文物;造塔碑、金棺、佛牙、舍利子等十件文物,审定为国家二级以上文物。
    据载,建于北宋时期的妙通塔1948年毁于战火,上个世纪90年代涟水重建该塔时地宫被打开,出土的15件文物曾经轰动一时。
    六、书法家题名
    面对如此高涨的民众热情,妙通塔、能仁寺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决心锦上添花,请全国佛教学会会长、全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赵朴初先生为妙通塔题写塔名。但几趟跑下来,才知实非易事。因为赵朴老身体欠佳,久卧病榻,很难见上一面。即便如此,复建小组仍没有放弃,想方设法,多方奔走。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复建小组一筹莫展之际,县宗教局于l998年11月上旬迎来了一位特殊客人——回乡省亲的时任国家宗教事务局宗教文化出版社中国宗教杂志社涟水籍副总编兼笫一编辑部主任戴晨京女士。席间谈及此事,戴女士竞一口应允。原来,她因工作关系与赵朴老一家接触颇多,且私交深厚。这真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1999年元月l5日,戴女士从首都报来喜讯,赵朴老十分仔细地查阅,校验了涟水县呈送的文物资料,赞美有加,不但欣然为妙通塔题写塔名,而且还一并为能仁寺题写了寺名。塔、寺连题,这可是复建小组想都不敢想的,要知道赵朴老一般只为其一,这可是破了先例!欣喜若狂的复建小组办公室负责同志连夜赶往京城,迎取墨宝。令人扼腕的是,举世闻名的诗人、书法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深受世人景仰的爱国佛教领袖赵朴初会长竟于2000年5月21日乘鹤西去!

版权所有:涟水县五岛湖旅游区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15061800号  网站制作维护:卓越凯欣     本网站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